税负率是一个很容易被企业忽视的问题,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以为税务稽查不会查到自己。其实税务机关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力度,设置了多项指标,若税负率出现异常,将会面临税务机关的约谈甚至稽查,无形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那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被约谈?面对税负率异常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税负率是什么?怎么来计算?

税负率一般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用税收占收入的比重来进行衡量。最常用的税负率为增值税税负率、所得税税负率和综合税负率。

例:武汉某商贸有限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销售收入1000万元,供应商也均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3%,采购成本600万元,其他成本共计208万元,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根据相关资料计算有商贸有限公司的税负(以上金额均为不含税金额)。

企业实际承担的增值税1000*13%-600*13%=52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52/1000*100%=5.2%。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税负变动率,正常区间-30%-30%,(本期税负率-上期税负率)/上期税负率*100%。

例:甲企业为批发零售业一般纳税人。2023年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应交增值税44万元,期初无留抵税额。2023年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应交增值税29.90万元。

2023年增值税税负率44/1000*100%=4.4%2023年增值税税负率29.90/1200*100%=2.49%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期税负率)/上期税负率*100%

=(2.49%-4.4%)/4.4%=-43.41%

分析疑点:该企业增值税税负变动率-43.41%,预警值-30%,存在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虚抵进项,应转出未转出进项税额等问题。

增值税税负率哪些情况会被约谈?

1. 通过评估发现,企业税负变动异常。

2. 企业没有进行正常的申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纳税系统申报的销售额&开票系统的销售额&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不一致;

(2)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负申报;

(3)企业的进项税额变动率大大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

(4)企业存在大量的运费抵扣,收入却是减少的;

(5)企业没有正常进行纳税申报。3个月未申报,将被列为非正常户;

(6)企业有发票但仍然零申报的。

3. 企业发票相关数据存在异常的。

4. 企业的员工,经营长期跟收入不匹配。

5. 库存账实不一致。

6. 员工工资长期在5000以下,虚增员工、虚列工资等。

例:增值税税负过高,引起税务稽查

某市一家经营电器批发的商贸公司2023年6月份接受国税局评估调查,2023年度下半年只有销售,从来没有购进,全部按照13%税负缴纳增值税,没有任何进项抵扣,增值税税负明显偏高导致增值税涉税指标严重异常。

那么税务局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比对企业税款是否异常?

主要看企业收入,观看企业成本费用,查企业库存,监管企业银行账户,算企业应纳税额。

企业被税务预警了如何应对?

企业层面:确定预警信息与企业自身原因有关,然后需要详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分析预警产生的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最终确定解决方案。

确定预警信息与企业自身原因无关,出示相关的证据证明。如:企业出现滞留票。这样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跟对方的合同(或协议),付款证明,入账凭证。

会计层面:会计需要做好日常检查,每月报表报送自查,自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补报税。当关键指标出现异常时,对异常原因及时自我检查,内部处理。远离虚开发票,入账发票合法合规。

应对税负率异常平时应做好哪些准备?

横向比较,本地区同行业的企业;纵向比较,企业的历史数据。

分析案例:

某集团公司有子公司A,是一般纳税人,主营业务是销售电子元件,当中给客户提供一些其他服务,2023年某月,在对比以往年度的数据时,发现销售额呈正常增长,但是税负率却出现了下降,联想到网上的预警税负率,A公司很是不安。于是,财务人员对公司的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数据如下: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企业自查的问题差异总结为以下:另外企业如果想要合理控制税负,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和管理强化,优化企业业务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