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哪里人?”当我们被问到这种问题,并想做出回答时,往往会先提及我们的籍贯,从省到市再到县,去形容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这源自中国传统思想中个人对家乡和族里的归属感和古已有之的区域分界。

可当古人也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事实上,即使同在汉代,但就《史记》和《汉书》这两本传世史著的记载而言,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版)

让卫青来回答这问题,他先看看《史记》,上面写着他是“平阳人”,而当他打开《汉书》,就变成了“河东平阳人”,同样像路博德,在《史记》中称“平州人”,而在汉书改成了“西河平州人”。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版)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史记》记家乡籍贯只提了县名,而在《汉书》则在县之上又加了郡名。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在有些地方只需要我们说自己是哪个县的人对方就能明白,而在另一些地方则需要附带上自己的省份才行。

司马迁画像

这样看来,对于这两本著作的作者而言,司马迁和班固对籍贯的理解显然是不同的。思考其中原因,这种不同是由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造成的。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是西汉中期,但实际上战国遗风犹存。

《史记》以县为人物籍贯的记述方式可以追溯到战国,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其中有记载“边县者,复数其县。”,即将户籍迁回原县的法令。不仅如此,泛泛而论时,战国人也往往是多提县名。

战国形势图

而班固和司马迁之间的区别,这种情形的产生与郡县制的发展有关。县早在春秋初期就已出现。战国时,县的设置已很普遍,而郡是春秋末年才出现的,司马迁生活是时代正处在由“县而不郡”到以郡为籍贯的重要转折阶段。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后,尤其在两汉之际,郡级政区变得日益重要,因此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以郡为籍贯渐渐成为惯例。

所以说,《史记》以县名为人物的籍贯乃是来自战国的旧传统,《汉书》以郡名为人物籍贯则是因为在西汉后期逐渐形成了以郡为单位的观念。于是我们可以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现在可以在聊天软件上搜索“经典古籍库”来查找书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