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个人和家庭的私有财产积累越来越多,房产作为个人财产中价值最高的存在,因继承问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自2021年1月1日起,《继承法》被废除,《民法典》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对房产继承方面作出了重大修改,小编将涉及到的重点做了梳理。

继承人范围扩大

对于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或者选择没有生孩子的家庭,成员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被继承人房产可能无人继承,或者无关亲戚日后进行纷争抢夺的问题。

新规规定:除过第一顺位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继承外,外甥、外甥女、侄儿、侄女都可位列其继承人范围内,只要有被继承人的遗嘱证明即可。

新增两种立遗嘱方式

之前进行遗嘱确立,被继承人必须前往公证机关才可办理,但考虑到一般被继承人年纪普遍过大,或多有身体行动不便者房产继承新规开始实施,这些变化你一定要知道,出于人性化考量,新增两种立遗嘱的方式。

新规规定:增加两种合法有效的立遗嘱方式,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让老人免于舟车劳顿,也使遗嘱确立更加便利。

需要见证人参与

个人私产中,房产算是价值最高的,以现在的房价来说,一套房子基本动辄百万以上,老人立遗嘱给其中一人后,其他继承人自然不会轻易认可。

新规规定:立遗嘱时必须有见证人在场,建议最好选择两名公证人到场,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确保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

新增“宽恕”制度

新规规定:立遗嘱后,如果继承人没有履行相关义务,允许老人有一次反悔的机会,如继承人日后有悔改的想法,也征得了被继承人的宽恕,可重新被确立为合法继承人。

最后一版为有效遗嘱

新规规定:从2021年起,在同时存在多份不同形式的遗嘱的情况下,它们的法律效力都是一样的,但是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为有效遗嘱。

以下几种情况不允许继承

1、被继承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中,属于他人的部分不能被继承

这部分财产表面上看来是属于被继承人的,实际上被继承人并不拥有全部的所有权,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共有财产。

2、使用权不能继承

最常见的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公有住房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这块儿土地是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所以,宅基地不能算个人的遗产。但是,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是个人财产,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而且就算儿女离开农村转成城市户口也能继承。

公有住房:个人对公有住房只享有使用权,而它的产权归国家或单位所有,因此不属于个人遗产。不过,如果公房“房改”后转为产权房,就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了。

3、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不能被继承

这份财产一般是在被继承人因事故或因公死亡之后获得,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经济补助和精神抚慰,因此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被继承。

4、保险金一般不能被继承

一般来说,如果保险指定了受益人,那么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应该属于受益人,而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5、其他

比如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为个人生前所有,不具备可继承的属性和权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